巖土中心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即以黨建工作統領科研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讓黨組織成為科研全體師生的主心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充分發揮每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后,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奮勇爭先的路上人才輩出。在巖土中心黨支部帶領下,巖土中心聚焦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素質結構,堅持專業素養、職業素養、政治素養、人格素養一體化發展,讓廣大教師做到教學與科研兼顧、教書與育人兼顧、信道與傳道兼顧、立己德與樹人德兼顧,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巖土中心樣板黨支部被評為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先進黨支部、山東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大學教工先鋒號創建單位,2018年入選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特別是自2018年11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以來,巖土中心團隊人才隊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巖土中心李術才教授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巖土中心李術才教授是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災害防控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專家,萬人計劃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他主要從事隧道與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災害防控研究。針對我國地下工程建設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突水突泥等災害頻發的重大挑戰,圍繞不良地質災害成因、預報和防控,在隧道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及重大突涌水災害治理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鐵路、公路和水利領域230余個地下與隧道工程,避免了重大突水突泥、塌方等災害,為災害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山東省科技最高獎和光華工程科技獎。
2019年,巖土中心張慶松教授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慶松教授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主要從事隧道與地下工程災害防治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張慶松教授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課題10余項,承擔大型企事業單位委托工程課題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合著《隧道及地下工程突涌水機理與治理》、《砂層注漿理論與實踐》,發表論文5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常務理事、工程安全與防護分會理事、巖石測試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災害防御學會理事。
同年,還有劉斌教授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李樹忱教授榮升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劉斌教授、郭旭教授榮升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王琦教授榮升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聶利超副教授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張乾青教授、袁超教授榮獲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稱號。巖土中心在樣板黨支部帶領下,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在優秀人才涌現的過程中,是黨組織的教育給予了同志們前進的保障。李術才院士響應學校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的要求,認真學習了黨章、《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照中央提出的“十八個是否”重點進行檢視分析,通過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明確差距,剖析根源,努力修身正己,全面提升素質和能力。他曾多次去現場實地考察,指導科研,跋山涉水,不畏路途艱難,親臨現場解決實際問題。他曾說,我們山大巖土人,就是要解決國家重大工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能吃苦,肯鉆研,心甘情愿為祖國的建設付出。他還說過,年輕人一定要到一線去,到現場去,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去,到工程最需要的地方去,將論文和研究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巖土中心樣板黨支部在入選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培育單位以來,全面優化黨支部制度,切實加強教育宣傳工作,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以黨建促科研,在奮勇爭先的路上人才輩出。
巖土中心黨支部在創建達標階段制定建設計劃、創新黨建模式,在鞏固提升階段及時鞏固建設成果、提升示范成效,實現了黨務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為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和學校其他黨支部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巖土中心黨支部將繼續以黨建工作和團隊文化為引領,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雄厚人才團隊和成果為基礎,以一流的實驗室和平臺為保障,凝心聚力、砥礪前行、追求卓越,只爭朝夕,為國家科技進步和重大戰略需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