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山東大學主辦的第二屆黃河發展論壇順利召開,該論壇每兩年一屆,本次論壇首次設置了黃河流域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分論壇,由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和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黃河流域基礎設施環境低影響建造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次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來自全國二百多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共議黃河流域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院長張慶松在致辭中指出,黃河流域基礎設施建設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創新必將為黃河流域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黃河流域基礎設施環境低影響建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崔新壯在致辭中表示,研究中心將以“立足山東,服務黃河,面向全國”為宗旨,解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共性科學問題和工程難題,積極推進黃河流域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主旨報告中,中國科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院長張明義介紹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路基多物理場耦合試驗和數值模擬方向的系統成果。長安大學公路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院長陳建勛分享了黃土隧道圍巖穩定性及其支護結構的多年研究成果。中國科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高福平以“淺海粉土沉積海床液化的動態演變及工程災害預測”為題向大家介紹了利用流固耦合試驗方法研究海岸粉土液化現象,并將相應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工程災害的預測。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崔士起以“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關鍵技術研究創新”為題介紹了黃河流域裝配式建筑的產業政策、發展現狀和研究成果。崔新壯教授以“黃河下游地區路基智能綠色建造與韌性提升技術”為題分享了在黃河下游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針對沖淤積粉土地基和路基的系統研究成果。隨后,鄭州大學黃河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院院長左其亭以“黃河流域人水關系問題及水利工程建設途徑”為題講解了黃河流域人與水關系的演變,以及從水利的角度如何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清華大學土木水利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龍笛教授以“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及其成分的歷史演變和未來趨勢”為題闡述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近二十年青藏高原儲水量及成分變化,并通過機器學習模型預測本世紀中葉的儲水量變化。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嚴登華以“富自然-功能協調流域建設”為題講解了在氣候變化下富自然的治水模式新思路,強化流域的“韌性”,增強水的“活性”,充實流域的“綠性”,提升治理的“慧性”。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本次會議將黃河流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國內頂尖專家和青年學子匯聚一堂,我院師生與專家學者就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該論壇的舉行對相關領域科技創新的發展以及青年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具有積極的貢獻。
(作者:張炯 攝影:毛德強、王冀鵬、張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