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青團中央公布了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單,當選人員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和解放軍、鐵道、民航、中央和國家機關、金融、中央企業6個系統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涵蓋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創業者、教師、產業工人、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志愿者、大中學生等職業和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其中包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出的優秀青年典型58名、群體3個。其中,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優秀國防生校友、陸軍工程大學研究生院博士學員劉一鳴榮獲“勤學上進好青年”稱號。

劉一鳴,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澳門足彩
優秀國防生校友,中共黨員,陸軍工程大學博士研究生在讀。他勤于學習鉆研,參加第7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一等獎,研究成果獲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項。被表彰為原濟南軍區優秀國防生、山東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陸軍工程大學優秀學員,榮立三等功1次。(文末有劉一鳴校友寄語~)
一、抓住每一根稻草
劉一鳴的人生態度繼承了父母的嚴苛。他的父母都是中學數學老師,母親在他高二時因車禍去世。他受母親影響很大,劉母常說,無論是做題還是做人,會要對、對要全、全要美。這種理念被他當作人生信條裝進頭腦,融入生活。
劉一鳴開始學會掃地時還沒有掃把高。他至今還記得,從上小學開始,父母就培養他學習做事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字要寫的方平豎直,做好每一件小事,知錯能改……小學五年級那年,他期末考試語文數學都考了98分,但被母親罰抄試卷2遍。“當時覺得抄試卷是件特別崩潰的事,只要不是考雙百,母親就罰我抄試卷,距滿分差多少分就抄多少遍。”
做事有底線,是劉父教育劉一鳴的原則。劉一鳴說,唯一一次挨打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那個5毛錢就能買一包辣條的年代,他偷偷拿走家里買菜的5塊錢,到校門口的小攤上一口氣買了5瓶汽水,滿足喝到飽的愿望。
回到家看到父親鐵青的臉,劉一鳴感覺到事情的嚴重。父親命令他靠墻站著反思,氣得一只鞋拿在手中,狠狠地朝他的方向砸去,砸到半空,卻猛地停住。劉父大口大口地吸著煙,將鞋重重地砸在墻上,鞋被砸開了一道口子。“直到上初中,那雙鞋一直擺放在家門口的鞋柜上,仿佛在時刻提醒我,原則性的問題不能犯。”他說。

劉父劉母和劉一鳴的經驗加起來,就是要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規范自己,努力成長。他也真成了這樣的人。看到“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趕緊抄下來。他相信“抓住每一根稻草,或許某一天就能抱住了一棵參天大樹。”以此勉勵自己,也擁抱未來。
有時,人可以一夜長大。時間轉輾到2012年3月的一天,父母因參加教師培訓會順道來看望他。那天一家人在校門口的小店里喝羊肉湯,見他狼吞虎咽,母親特意多要了一碗,并約定:考好下次模擬考,就再帶他喝羊肉湯。
這個約定,劉一鳴一直盼望著。一周后,2012年農歷三月初六晚,身為班主任的劉母在送完生病學生去醫院返家途中,因躲避大貨車翻車橋下。劉母就這樣走了,而劉一鳴再也沒有等來和母親一起喝羊肉湯的那一天。
時間治愈傷痛,傷痛催人成長。劉一鳴失聲痛哭,哭干了淚水,眼眶滿是淚的結晶。他拭去結晶,拼命學習,高二下學期最后一次模擬考,他考了全班第一,也是高中以來第一次考第一。

高考中,劉一鳴以優異成績考上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澳門足彩
的國防生。在學生干部競選會上,他介紹自己從小學到高中擔任班長的經歷,希望能發揮所長,可最終落選了。“無論什么事都盡力爭取,無論什么樣的結果都坦然接受。”成年的劉一鳴用這種態度笑對生活,始終愿意面朝事物的光明面。
“優秀”、“責任心強”、“任務完成得漂亮”“性格很好”,翻開劉一鳴本科期間的簡歷,頭銜很多,學生會主席、班級宣傳委員、國防生一營一連副連長、科普協會會長、演藝協會會長等;榮譽也很多,國家勵志獎學金、社會實踐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濟南軍區優秀國防生、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等等。身兼大學生與國防生兩種身份,從事如此多的學生工作,還能獲得如此多的榮譽,不得不讓人驚訝與佩服。

當人不斷努力向陽,時空也仿佛有了神奇的呼應。從本科學生到碩士研究生,劉一鳴因綜合成績優秀,在時任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黨委副書記周作福和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教授的推薦下,保送至陸軍工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從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他又一次因綜合成績優異,獲得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陸軍工程大學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明洋推薦,成為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院士的學生。
可劉一鳴并不覺得自己能力高于別人,“越努力,越幸運。”他說。

二、一路迎風奔跑
劉一鳴小時候很能哭,母親怕孩子長不大,差點就取名“劉能哭”。后來,劉父查典閱故,取名“一鳴”,為“一鳴驚人”之意,當然也是他小時候能哭的寫照。
“與其說是一鳴驚人,不如說是點點積累,但積累的過程最怕被平淡磨平了棱角。”劉一鳴說,“我喜歡金一南的一句話,做難事必有所得,日常的平淡能殺滅所有的志氣,沒有挑戰也要創造出挑戰。”
劉母走后,劉一鳴和父親說話很少,也很叛逆,一度想遠離。上軍校讀研后,一次假期回家,他猛地發現父親白頭發多了,整個人似乎也老了很多。“一鳴,有啥需要用錢的地方就說,爸也老了,學習工作上的事就自己拿主意吧,我都支持你。”以前叛逆的堤壩似乎頃刻間坍塌,他靜靜地淚流滿面,和爸爸擁抱在一起。
懷揣著爸爸的支持,劉一鳴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主意自己拿,這一拿就是十余年。這些年,闖高考、穿山林、鉆隧道、破鋼壁……他一路迎風奔跑。

江西永豐,崇山峻嶺間,昌寧高速公路項目首個特長隧道——石馬隧道就坐落在這里,這也是劉一鳴深入科研的第一站。他和課題組攻關的課題是組合式多功能地質勘察預報鉆機。“我們的研究就是通過安裝在鉆機上的傳感器配合技術手段,對不良地質進行探測預報。”劉一鳴說。
當個不良地質的“預言家”可沒那么容易。工地、食堂、宿舍;再工地、再食堂、再宿舍。做縮尺試驗,打鉆打得手麻木沒有感覺,鉆孔噪音吵得耳鳴好一會才能緩過勁,咬咬牙,告訴自己,“沒什么大不了”。這些經歷和感覺疊加在一起,讓劉一鳴恍惚覺得自己成了一名隧道工人,只有當月光拂過臉龐,靜靜伏案整理工程數據時,他才似乎找到現實里的自己。然而,這一干就是幾個月。
2016年9月,劉一鳴被保送到陸軍工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得知錄取結果在傍晚,他即將結束一天的工程實驗,滿臉塵土泥漿。當時工地的人都走了,沒人見他的雀躍。他扛起一袋水泥,像打了雞血,覺得扛起了全世界的幸運。
在碩士研究生導師王德榮的印象里,劉一鳴學習上有股“沖勁”。野外侵徹爆炸實驗,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大。記者跟隨劉一鳴來到爆炸現場。“321,起爆——”隨著遠程遙控開關的按下,只聽見“砰”的一聲,攔截網上的彈丸把20mm壁厚的圓柱鋼管段打了個對穿。說實話,記者當時有種“拿錘子砸胸口的感覺”,覺得“樓都要塌了”,但他笑笑說,“放松、放松,這是日常。”

“目前國內外對于高價值目標的防護大多仍采用被動防護,而我們課題組開展的某主動防護攔截技術變被動為主動,能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防護成功率。”劉一鳴說。
學術科研上的沖勁和闖勁換來了豐碩的研究成果。7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一等獎,原濟南軍區優秀國防生、山東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陸軍工程大學優秀學員、1次榮立三等功等眾多研究成果和榮譽都仿佛烙印著他成長的積淀。
科研路上,劉一鳴一路迎風奔跑。戰友們說,他對科研癡了迷——的確,他將這份熱愛融入了身體。前年大年二十九,為了獲取準確實驗數據,他獨自在某荒郊實驗場攪拌水泥砂石,一不小心一大桶砂石滑落攪拌坑,濺起的泥漿迎面撲來。“當別人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我卻在為一組組冰冷的數據戰斗,其實內心還是有斗爭的。”劉一鳴說,“抱怨歸抱怨,整理下心情,抹一把泥漿臉,明天又是艷陽天。”
三、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
8年前,劉一鳴就是戰友們眼中的理發師。其實,剛開始時,正值山東大學國防生新訓,班長問有誰愿意給大家理發,見大家面面相覷,劉一鳴舉手,“要不我試試。”
這一試,讓劉一鳴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成就感。“剛開始時,我也不會,只能硬著頭皮上,幾乎都是3mm的定長梳推,后來開始在網上系統學習,慢慢熟練了,很多戰友都會找上門。”劉一鳴說。
筆者見過劉一鳴給戰友理發,還真不賴:手起刀落間,亂蓬蓬的頭發不一會像黑鬃刷子一樣,齊刷刷的列陣,好似沖鋒的士兵,透著股倔勁。

劉一鳴相貌平平,不熟悉的人往往關注的是他的科研成果,但采訪中,筆者發現,戰友們提到最多的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幫戰友們理發,實驗結束后主動留下來收拾場地,給生病的同學打飯,幫學習掉隊的戰友補課等等。
越是小的事越能看出一個人的真。2013年暑假,劉一鳴在原濟南軍區某旅當兵鍛煉,喜歡和戰士們一起侃大山,喜歡過完車炮場日后留下來收拾雜物,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擦坦克,和這些“鐵疙瘩”說說話,連隊的班長們都覺得這個新排長有點可愛的特別。
當時光的河流撲面而來,往昔戰士們眼中的這些小事成了劉一鳴面朝未來的積淀。研究生階段,他研究的課題再次和熟悉的坦克相連——對地面高價值目標和裝甲目標進行防護。
原來劉一鳴和班長們侃大山聊出裝備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收拾雜物時發現的裝備維修短板,靜靜和坦克“說話”過程中發現的現役裝備使用與防護之間的矛盾,他都一一在他課題研究中努力加以解決。
努力每一件小事,時空或許能將過去與未來的某些時間節點對接。在一次部隊場站官兵聊天中,劉一鳴了解到飛機某庫對地理地形要求較高,他查閱資料發現,飛機的“鳥巢”——某庫的防護,一直是部隊現代化防護技術中的難點。他結合某主動防護的研究方向,參與了某防護系統的研發,有效提高了飛機某庫的防護能力。
順藤摸瓜,也能找到他心中的“鳥巢”。高三那年,恰逢軍校招飛,一邊是操場大喇叭喊“參加空軍招飛的同學集合啦”,一邊是劉一鳴和參加選拔的十幾個人興奮地嘰嘰喳喳的憧憬著未來當飛行員的樣子,雖然最后劉一鳴落選了,但他感覺那是離夢想最近的一次。“在時光流轉中,我用研究成果給飛機構筑‘安全巢’”,這也許是另一種形式與飛行員的夢想赴約吧。”他說。

平凡有多么來之不易,不平凡就有多少刻骨銘心。劉一鳴和女友相戀四年,聚少離多。研一的國慶節,女友大老遠趕來看望,劉一鳴一年從未到南京旅游景點游玩,全攢著女朋友來一起去。下午4點半,劉一鳴要歸隊了,女友紅著眼眶一直倔強地送他到校門口,眼淚止不住地流,卻還是背過身說道:你快回去點名吧,我也要走了。
如今,師從錢七虎院士的劉一鳴緊盯國際防護領域前沿開展研究,自己和女友也即將走進婚姻的殿堂,他說,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夠健康幸福。
在談到有什么想寄語山大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學弟學妹的時候,劉一鳴這樣說: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我是2017屆山大土建校友劉一鳴,不覺間畢業已有三年,能夠有機會為學弟學妹們送上祝福,感覺非常榮幸也十分欣喜。
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五四對青年的寄語“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這個時代是屬于我們青年人奮斗的時代。只有選擇奮斗,才能不負韶華;只有努力奮斗,才會收獲成功。
勤于學習,積極思考,善于鉆研,是我們該有的奮斗精神;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向上向善,是我們該有的奮斗品格。希望大家的大學生活鐫刻著奮斗的足跡,流淌著奮斗的汗水,充滿著奮斗的豪情。
當今時代是一個基礎設施飛速發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時代,也是我們土木人努力奮斗大展宏圖的時代。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作為新時代青年、在校大學生的我們既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更是時代進步的領航人,必須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腳踏實地,奮為拼搏,希望大家做有心人,干困難事,立大格局,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業績,書寫無愧于人生的篇章!
加油,期待大家的好消息!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榜樣就在身邊。我們要積極向榜樣學習、努力向榜樣看齊,在新的征程中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之花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文、圖/部分來自“黃埔一號v軍校資訊”公眾號、“青春山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