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立足行業高端、面向工程前沿。汲取綜合性大學學科交融營養,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特質、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研究型復合人才。
①依托山東大學辦學傳統和學科優勢,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完善富有山大特色的“三層次七模塊”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學生終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②堅持知識學習和人格培育并重,通過專家教授帶本科生、大學生講堂、教授報告會等,提高學生專業意識,明確學生學習方向;強化班主任制度,指導學生學習、生活、科創,幫助學生進行學涯、生涯和職涯規劃。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新工作室。推動各類課外科研與科技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以宿舍、社團或其他組織形式開展各項集體活動和課外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念。
加強國際化視野培養。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加強“三跨四經歷”建設。近年來已與英國杜倫大學、英國鄧迪大學、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日本長崎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高校簽署了院際合作協議。2016年,山東大學、日本長崎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三校聯合成功申請了“亞洲校園”中日韓聯合培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頂級工程師項目 (教育部留學旗艦項目,全國共9個獲批)。雙方在學分互認、本科生及研究生雙學位等項目上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合作成果,為各專業方向學生的國際化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基礎。
③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和拓寬長期、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目前已與三十余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如山東高速集團、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濟南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為培養目標有效達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依托科研優勢建設科技創新基地,結合近年來專業所參與的國家重點工程,以及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的科學問題為大學生挑戰杯等競賽提供項目支撐,以“挑戰杯”、“創青春”、結構設計競賽、大學生創新實驗大賽等各種科技活動為載體,產-學-研-賽相結合,科研促教學,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氛圍和育人環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近年來,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創青春”、全國和全省結構設計大賽、測量大賽、力學大賽、建筑設計大賽中屢獲佳績。學生在理論學習、工程應用、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較為突出,成為各高校、研究所和企業所青睞的人才。該培養模式獲2014年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