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山東大學“江河湖海”社會實踐團隊在黃河口對濕地區動植物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研主要針對濕地的鳥類和蘆葦,在實地考察中了解鳥類的棲息環境和濕地蘆葦的生長狀態、管理利用等。
早上9點,“江河湖海”實踐隊啟程前往黃河口濕地的招待處,首先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實踐隊成員閱讀了關于鳥島和天然柳林的簡單介紹,并和其他游客們一起明確了參觀鳥島和柳林是的注意事項。簡單了解后一行人乘車前往鳥島,據了解,鳥島占地600畝,是每年鳥類遷徙時集中休息和覓食的區域,也是保護區內在候鳥遷徙季節鳥類活動最集中的區域。 此地棲息有丹頂鶴、白鸛、中華秋沙鴨等多種珍稀鳥類,素有“鳥類天堂”之美稱。實踐隊在此地對部分鳥類的生活習性做了調查,并且了解到濕地保護對這些珍稀鳥類產生的積極影響。
之后,實踐隊前往天然柳林,在柳林中,檉柳最為常見,據工作人員介紹,檉柳是一種抗鹽堿、耐旱澇,可用來改良土壤、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實踐隊對檉柳的生長狀態進行了具體調查。在濕地植物中,蘆葦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實踐隊對兩處景區的蘆葦做了詳細調查,并對蘆葦的生長狀態、管理方式以及合理利用等方面做了記錄。
本次濕地調研,使實踐隊對濕地的動植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調研過程中,成員們也意識到濕地動植物的管理和保護的積極意義。(圖、文/張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