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簡介
1、大挑和小挑區別:
挑戰杯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競賽官方網站為www.tiaozhanbei.net。“挑戰杯”競賽在中國共有兩個并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即小挑),另一個則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即大挑)。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
1)“大挑”即“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作品可以是科研成果、科技發明創造、社會調查報告。“小挑”即“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就是做一個項目的商業計劃,紙質檔形式就是一本商業計劃書。
2)大挑注重學術科技發明創作帶來的實際意義與特點,考察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及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而小挑更注重市場與技術服務的完美結合,商業性更強;考察學生對項目的商業嗅覺敏感性(項目的可行性、創新性)、對項目所屬行業的了解、作為一個創業者應該具有的素質。
2、賽事內容
參賽作品分為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含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
(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僅限本科生參加。參賽項目應提交8000字以內學術報告。
(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內。本科、碩士均可參加。其中調查報告類參賽項目應提交15000字以內報告,學術論文類參賽項目應提交8000字以內學術報告。
(3)科技發明制作類分成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制作投入較小,對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本科、碩士均可參加。參賽項目應盡量按照正文不超過15000字范圍提供項目綜合報告。
備注: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范圍之列。

3. 參賽作品共分為兩個組別:
根據選手情況申報個人項目組別、集體項目組別:
(1)個人項目: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兩人。
(2)集體項目:凡是作者超過三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三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參賽學生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
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
二、活動流程以及比賽準備
1、比賽流程

校賽階段:11月--3月
省賽階段:3月--6月
國賽階段:6月--9月
2、參賽人數要求
報參賽的作品可以個人或集體形式申報。申報個人作品時,申報者必須承擔所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的署名作者均應為第一作者,個人作品申報人數不得超過3人。
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作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作者人數不能超過10名。(2020年校級初賽階段每隊成員不能超過6人)
個人參賽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證知識產權全的安全。個人參賽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文本撰寫、排版設計、設備制作、ppt、海報等等都需要完成。
三、相關補充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主題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
在每一屆“大挑”中,科技發明制作類分A、B兩大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這來兩大類中又分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能源化工等小類。
比如下面列舉幾個A、B類全國特將項目:


第一眼看這幾個項目似乎都覺得都挺高大上,也無法區分A、B類,畢竟都是全國特獎項目,自然在語言包裝上也就更加趨于專業化、高端化。
很多同學在報名時不知道選擇A還B類,這時候如果你對自己項目成果比較自信就可以選擇A類,相反就選擇B類。雖然B類的報名數量遠多于A類,但是B類的質量競爭環境卻遠沒有A類激烈,畢竟A類很多項目確實是太過于高大上。
不管是是A類還是B類,想獲獎、想獲大獎除了必要的項目以外還得進行文本包裝、ppt設計等,另外也需要一些輔助證明材料,包括論文、專利、軟著、科技查新報告,權威檢測報告或技術鑒定報告,試用報告,投產證明,知名專家推薦書,批示、相關媒體報道,以往項目獲獎證書等。
評分標準及選題攻略:

1、發明制作類作品選題攻略
(1)從當前社會熱點的角度來選題
課題應該是對社會發展有益處的,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是目前社會發展所迫切需要的。比如,5G相關應用、垃圾分類、醫用產品等,從這些突出的實際問題中選擇課題,立意好,社會價值也比較高。
(2)從專業應用實踐的角度來選題
我們可以從專利論文、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提煉出大量的課題,而且要選具有很強針對性和較高的實用價值的課題。實踐中選題應注意對問題進行科學凝練、抓住問題的關鍵,并且要善于拓展思維。
(3)參考一些獲獎作品或課題
如往屆“挑戰杯”、“互聯網+”、“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節能減排大賽”等競賽獲獎作品,可以在比賽官網、B站、知乎等各大網站找到相關分享。其次就是查找各高校導師的相關課題,但要注意其中的部分課題過大,直接將其作為研究課題是不現實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只將課題作為大方向,選擇其中子課題進行研究拓展。
2、發明制作類說明書撰寫技巧
說明書就有點類似我們日常購買一些產品所帶的說明書,里面有產品介紹、功能介紹、參數介紹等。但“挑戰杯”里面的說明書則是更加多面、更加詳細。
“挑戰杯”科技發明制作類里面包含的項目方向比較廣闊,有產品、系統、方案、工業設計、生物醫療、化學研究等等,所以其說明書絕對不是固定模式。下面我們來講一下撰寫說明書時的注意事項。
1)機器技術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在一些項目中,尤其是涉及到實際產品的時候,很多同學在撰寫的文本中只是簡單直白地描述了操作流程以及設備功能,并沒有做深入研究,這樣文本的內容就顯得十分干癟,挑戰杯需要的一份技術與應用更加貼合的說明書。
2)不局限于表面,學會深入分析
對于一些純機械、純設計的東西,一定要去探究核心部分的性能,包括材料、形狀、適應對象等等,說簡單點,做這些研究就是為了優化項目。
在進行深入研究時可能會涉及到一些仿真軟件,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慌,可以團隊成員自學,也可以去尋求其他同學幫助,一定要在比賽中提升自我,不能安于現狀。
3)相關圖片證明
一定在項目說明書中都有一些相關的證明圖片,包括調研圖片、實驗設備圖片、產品制作圖片。這些圖片在文本中不僅能豐富文本內容,同時也能增加項目的真實性。
3、加分項
1)輔助證明材料
論文、專利、軟著、科技查新報告,權威檢測報告或技術鑒定報告,試用報告,投產證明,知名專家推薦書,以往項目獲獎證書都屬于輔助證明材料。在這些證明材料中論文、專利、軟著、科技查新報告等是最容易獲取的,科技查新報告可在一些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站辦理。
2)媒體報道
通常項目以簡訊的方式在媒體上報道即可,主要通過自主邀請相關媒體進行報道。能參與電視臺采訪、展會展銷、新聞報道等方式進行宣傳更好,可結合指導老師、院校、省份的一些資源積極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