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星期日 陰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清早起床,邁步下樓,一股始料不及的微風迎面而來,夾雜著雨后的清新,路旁的迎春花竟吐露嫩芽、迎風微舞,不知不覺間濟南已進入了春天……
一天的開始從暖心早餐和不堵的經十路開始,驅車進入熟悉的校園,零零散散的行人和花園突然飛出的只鳥,周末校園特有的靜謐又微含著別樣的熱情。進入圖東樓,研究生工作室里依然是忙碌的身影,鍵盤清脆的敲擊聲時斷時續。不知何時起周末常態辦公與大家推演文字或三倆討論,已然成了一種習慣。
早上8:30,課題組重要方向之一隧道圍巖巨石垮塌進展研討如期進行,方向負責博士就隧道巨石垮塌科學實驗平臺建設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其中亮點是嵌入了擬研制的多功能巖體直剪試驗機,能夠開展非貫通節理巖體拉剪、單軸壓縮和拉伸等多重功能,突破了同類傳統裝置的基本功能范疇,相關實驗的開展將有助于巖體張拉剪切破壞機制的深入研究,為巨石垮塌力學模型建立提供理論基礎,該裝置的研制思路和方法已申報美國專利。
討論結束后,會同課題組年輕教師,緊急驅車趕往山東高速集團東南二環項目部駐地,主持科研項目進展匯報會議。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和濟南繞城高速連接線工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雙向八車道隧道群,6條隧道全長達9.74公里,開挖寬度達20米,斷面達219.8平方米,建設風險和難度極高。由山東高速院士工作站和山東大學牽頭,聯合國內17家高校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共同承擔了重大科技項目《復雜城區環境下大跨度公路隧道群建設關鍵技術》。經過2年多努力,項目組開展了系統的理論、裝備、材料、工藝和技術研究,提出了雙向八車道隧道群選線與設計方法,研發了大斷面隧道快速安全施工新裝備、新材料和新工藝,形成了超大斷面隧道建設成套技術,為隧道群的安全順利貫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已順利貫通并投入運營。會議重點就研究總報告和成果整理進行了規劃討論,并檢查了相關標準、工法的完成情況,同時就申報科技獎勵的創新點及支撐材料進行了熱烈討論,會議持續到十二點。
下午14:00,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就聯合成立軌道交通研究院前來洽談,雙方就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進行了詳細討論。作為一名巖土工程科研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從“紙上談兵”到潛入地下的重要性,“泥腿子”才能真正把好的文章寫到祖國大地上,于是很早就萌生了到企業深入一線去掛職的念想,終于在濟南地鐵項目中遂愿。濟南作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地鐵的修建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主管技術的副總工程師,這一履歷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會議上一同聽取了《濟南市地鐵盾構施工災害防控創新團隊》課題組關于項目實施計劃的匯報,并向集團高層匯報了“兩站一院”(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軌道交通研究院)工作進展情況。
下午16:10,臨時調整了課題組研究生考核例會,對部分方向進行提前研討。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隧道突水突泥計算方法與軟件系統研發,在經歷了幾年的沉寂期后看到了令人欣喜鼓舞的進展,能坐得住冷板凳并持之以恒是該方向學生必備素質。兩周一考核,能清晰把控各個研究方向的進展、成果以及下步計劃,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同時,小組的科研助理就各個學生的PPT制作、語言表達以及科研協作能力進行追蹤統計,努力形成學生長短期個人科研能力檔案,營造課題組老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考核會最后就隧道動力擾動誘發突水的試驗裝置及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討論,并重點分析了爆破擾動誘發突水的演化機理,這一點通常理解為簡單的開挖,動力損傷的影響往往被忽略,設計的試驗正是要揭示爆炸應力波對于含水裂紋的啟劈增強效應規律,也許會帶來很多理念革新和機理認識。
晚飯后已近18:00,我所教授的巖土工程專業課《高壓巖溶裂隙水突水機理與防治》半小時后開始了。由于平時工作很忙,自然珍惜在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的時間,重點放在了互動式討論,主題是突水模式及其科學內涵,機械式的教學已然難以滿足學生快速成長的需求。同研究生們的討論是愉快而輕松的,少了平時考核會上的緊張與嚴肅,科學探討在制度管理面前總是可以游刃有余,互動探討的不僅局限于教課內容,更重要的是交流該方面科研體驗、巖土工程的最新科技進展等。同時,也著重于從研究生階段培養他們的科研素養,使得他們具有探索、懷疑、實證和理性的科學精神。至今仍感恩于我的導師對我科研素養和為人處事地培養,使我受益終身。
我的辦公室就在教學樓前面,兩個小時的課程很快結束,回到辦公室看到今年要畢業的兩位博士已在等待,再一次對他們的畢業論文進行探討,對論文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盲審時間很快就要到了。忙忙碌碌的一天過得很快,討論完已近晚上十一點了,看門的大爺又拎著手電筒上四樓吆喝了,已經習慣了這種最后通牒式的招牌動作。
驅車回家很快,這個時候的經十路少了喧嘩,路燈下泛黃的路面讓人平靜。到家洗漱后已然十一點半了。躺下理了一下今天的工作,累并充實著,突然想起來好久好久沒有打籃球了……
夜深人靜,習慣了在思考中慢慢睡去。今天是我進入巖土中心工作以來平凡的一天,在外人眼中的高校教師,一年兩個假期,平常課時又少,是一份清閑的工作。而實際上指導研究生、申報項目、科學研究,企業合作,報告與文案撰寫,論文與項目評審幾乎占據了所有的休息時間。“5+2,白+黑,星期天保證不放假,星期六放假沒保證”,是我在團隊的真實寫照,也正是有了這些辛勤的付出,使得巖土中心的成果逐年攀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我們將繼續扎根齊魯、服務山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東大學將為山東經濟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那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希望有一點亮色,是因為我們的存在……
【作者: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教授 李利平 編輯:新聞中心總編室 責編: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