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澳門足球博彩網上投注
建筑學系王新老師帶領2019級建筑學專業38位同學對《建筑設計基礎2》課程設計的擬建場地--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天工湖周邊環境實施線上直播“云”踏勘,助力學生學習“疫”刻不停歇,教學效果不打折。
現場踏勘是建筑學專業學習極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需要藉此完成感知場地、記錄場地、進行選址、場地分析等一系列建筑設計前期準備工作。然而值此疫情特殊時期,學生無法親身到達現場進行實地踏勘。為了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任課老師王新在結合衛星地圖、cad圖紙,以及前期收集的天工湖照片、視頻資料進行細致深入講解的基礎上,親臨場地現場,化身教學主播,通過騰訊會議遠程直播,為學生環湖直播觀景,共同實施遠程場地現場“云”踏勘。
下午14時,天工湖“云踏勘”準時開始。從天工橋橋面緩行到環湖步道,自橋洞底端起逆時針環湖一周,王新老師帶領學生多角度、全方位觀察了整個場地的現狀,包括:場地的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動物、視野等生態景觀元素,基礎設施、建筑物、構筑物等城市景觀元素,以及游人滑草、散步等行為活動,結合自身步行感受,通過視覺、嗅覺和聽覺感受描述,力圖將現場情況最直觀、真實地反應出來。同時,學生同步提問,針對有疑問的地點進行重點觀察,互動地參與到此次“云踏勘”活動中來。在課程最后的集中答疑環節中,王新老師又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對場地做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通過此次現場“云”踏勘,同學們雖受疫情影響,不能親臨現場,但也詳實、準確、完整地獲取了天工湖周邊的生態景觀、基礎設施、已有構筑物、人的活動和流線等有效設計信息,完成對天工湖周邊場地環境要素的全面體驗。同時,通過師生位置共享、發送實時定位、及時傳送運動軌跡等方式,建立起清晰、全面的場地空間理解。
本次天工湖“云踏勘”的成功實踐,不僅有力地保證了課程教學任務的順利推進,將學生因無法返校對學習進度影響降到最低,更是一次線上遠程直播教學方式的新嘗試,為疫情期間建筑設計類課程的線上教學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附2019級建筑學系學生踏勘后感想:
2019級建筑一班盧逸:老師帶著我們進行的這次別出心裁的“云踏勘”教學,是非常生動而有趣味性的。從同學們的語音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是興致勃勃的。整個直播中我們了解了不少有趣的天工湖的細節:比如為小動物準備的小房子、噴泉在景觀設計中的利弊等,這些都使我們對場地有了更全面、細致的理解。
2019級建筑二班李特:老師從天工橋開始首先為我們展示了天工湖的全貌,水天交融,綠樹環繞。從情人坡下去,則可以看到優美的亭、橋掩映在成片的樹木與蘆葦中。老師沿著湖邊走,結合實時定位,不僅給我們細心地講解了天工湖附近的景物元素,還為我們一一答疑,讓同學對于設計場地有了更理性的理解。走過小橋,來到湖心島,環視四周,春色盡收眼中。在自然美景的感染與老師的耐心講解下,同學們對于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文/ 張辰雨 盧逸 郭秋華 圖/ 陳潔 郭秋華